[美國《航宇日報》 2007年3月22日報道] 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的一名工程師——Serge Lebourg認為,若無人機(uav)能被引入民航空域系統,將促進“感知-規(guī)避”防撞方法和技術的改進。
目前在民航空域系統中,航空器自身實現“感知-規(guī)避”的主要方法是依靠飛行員的眼睛觀察并作出反應。Lebourg認為,人眼的視場有限、存在盲區(qū)、在某些氣象和可見度條件下不易發(fā)揮作用。此外,這種方法在高速飛行時不容易作出即時反應——根據澳大利亞航空安全調查局(今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)在1991年發(fā)布的一份報告,當相對飛行速度達到400海里/時(741千米/時),采用視覺方法實現防撞的成功概率只有47%。2006年在巴西發(fā)生的波音737與“傳統”600飛機相撞事故、以及在美國內華達州發(fā)生的“馴鷹者”XP 800公務機與滑翔機的相撞事故都證實了這一觀點。
Lebourg認為,把UAV引入民航空域系統,將使人們找到一種可以解決防撞問題的方法,并促進空中交通管制(ATM)技術的發(fā)展。他相信達索航空公司將成為這一研究領域的領頭羊之一,因為該公司在民用航空(生產噴氣式公務機)、軍用噴氣式飛機和UAV領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。例如,該公司正在領導研制“神經元”(Neuron)無人戰(zhàn)斗機技術驗證機,其使用構想就是多架在一架“陣風”(Rafale)多功能戰(zhàn)斗機的指揮控制下協同作戰(zhàn),“感知-規(guī)避”將是實現這一構想必然要解決的問題。2000年7月18日,達索航空公司已經試飛過一種AVE-D(“驗證試驗機-隱身”的法語縮寫)驗證機,綽號為“幼鸮”(法語:“Petit Duc”),是歐洲第一種低可觀測UAV。
Lebourg還認為,今后所有的航空器(甚至包括滑翔機和小型UAV)都將需要報告自身的位置,但迄今為止,這項技術暫不能實用于小尺寸UAV。自動相關監(jiān)視-廣播(ADS-B)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(gps)位置廣播將幫助實現這樣的遠景,而數據鏈通信(而不是語音通信)也將是一項關鍵技術。(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)